Just have a look around
  • Home
  • About
  • Blog
  • Home
  • About
  • Blog

                              Eric's Culture Library

  

 

  

哲学笔记:Jean-Paul Sartre

6/19/2022

0 評論

 
圖片


​我不太懂这里我、他们、自我之间的关系
also自我是指弗洛伊德说的那个自我吗
还有我之前关于爱的问题,意识是纯粹的显现和解释所以虚无,那没有指向性的爱呢(或者没有指向性的爱存在吗!
​其实我也处于一个一知半解的状态
我给你说下他的原话
萨特说:“和笛卡尔与康德的哲学相反,我们在‘我思’中是面对他人发现我们的自我。他人,和我们自己的自我一样,对于我们是同样的真实,因此,当人们在‘我思’中觉察自己的时候,也看到所有其他的人,并看到他人乃是自己存在的条件。”
大概为,我们在“我意识到我在思考”时,我们发现了自我,也发现了他人
而他人作为他们自己的自我,他们发现了他们,也发现了我们
这段确实好迷糊,我第一眼觉得他是在意识背后创造了一个共享世界的更加庞大的群体意识

​​

其次就是关于意识是虚无的解读
有一部分我没写出来,因为大脑写到一半通了
但我不确定对不对,就像我写到
意识就它揭示世界,呈现事物而言,它也就否定了自己是这个世界,否定了自己是这一事物,揭示就意味着否定
比如说有一个对桌子的意识
这个意识在揭示“桌子”的同时否定了自己是那个“桌子”
从而把自己与“桌子”区分开来,与整个非意识的存在区别开
这是一种意识与它的对象间的内在否定,而不是那种“桌子不是椅子”的两个物之间的外在否定
意识与它的对象之间永远有一条鸿沟,意识有一种不断形成否定的可能性
有一种虚无自己对象的能力,这就是“意识即虚无”的深刻含义。
因此
意识及虚无,并不代表非指向性=虚无,这是一种独属于意识这个概念本身的产物
所以我觉得不能直接与非指向性的爱划等号来证明非指向性的爱是虚无的​​

​而萨特和很多存在主义一样
在更加深刻的虚无中定义生命的意义
“否定把我们引向自由”
意识,在有意识的存在即人那里,能够不断地通过否定而使人永远地重新选择自己,人因此而享有绝对的自由。
我粗略研究下来,萨特的理论更像公式
与尼采片浪漫主义的理念不同
萨特的东西特别的学术
也是为什么我在整理思绪的时候用了笔记
太难连上他的逻辑链了​
无数个体1vn的的意识链接构成的群体,这样的感觉
(并不代表非指向性=虚无)这样说得通了,这样的关系似乎是存在独有的
我也是逛哲学家的时候突然冒出个萨特有点懵了。。
0 評論



發表回覆。

    圖片
    Major Philosophy
    +Sociology
    +Politic
    +Literature
Proudly powered by Weebly